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任超:80后浪子创业养黄鳝成功逆袭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19

身边的人都认为他无可救药,无心上学的他最终辍学,南下打工谋生。

如今他在四川省内江市王板桥村的养殖基地年产量100多吨,每年可获利3000多万。

“我们一路从广元到成都,再从成都到内江,最后好不容易才到凤鸣乡。”经过一天的辗转,王应燕夫妇总算找到了这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而如此奔波,只为寻找一个80后的小伙子任超。

然而,像王应燕夫妇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从广州、浙江、山东、天津、成都等五湖四海的人,汇聚到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都只为找到任超拜师。

任超,何许人也?他出生于1988年,一个十足的“80后”,他是凤鸣乡的名人。

因何而出名?因为鳝鱼,他是凤鸣乡家喻户晓的“养鳝大王”,因为鳝鱼,他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致富经》露脸,用他的话说是“扬眉吐气”了一盘,还因此有了自己的粉丝。

创业之初 叛逆少年养鳝鱼

他热衷网游,一瓶矿泉水、一桶泡面、一包烟,就可以对着电脑一天一夜……这就是任超15岁时的生活,身边的人都认为他无可救药,无心上学的他最终辍学,跟随南下的打工大军一起到广州谋生。

“在广州那四年,我做过十多份工作,尝尽了各种辛酸。”任超说,在外漂泊的四年,“创业”两个字曾无数次在他脑中闪现。于是,19岁那年,背着行囊,他回到凤鸣乡,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以前为了上网,经常夜里去打黄鳝,一晚上下来,可以卖好几十元钱。”任超说,黄鳝价格高,卖得快,自己通过在网上搜索和市场调查,发现养黄鳝能赚大钱。

2007年,任超借来2000元钱,租用20平方米水泥池,开始了第一次尝试。“当时正值冬天,鳝鱼苗刚下池,一夜之间,死亡率就达到了80%。”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任超说他一个人坐在池子边欲哭无泪。“那时的2000元对我来说是一大笔钱,想到就这样没了,除了伤心,更多的是不甘。”

摸索方法 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为什么我养的鳝鱼都死了?养鳝鱼的诀窍在哪里?”带着这样的疑问,第二年,任超开始去湖北、湖南等地取经,然而,这一趟取经之路并不顺利,几乎所有的黄鳝养殖户都让他吃了闭门羹。

“别人能做的事,我相信我也能做。”没有取到经的任超回乡后开始购买各种养鳝鱼的书,每天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在了解很多相关养殖知识后,他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这一次,任超向外公借来2000元,以一斤11元的价格买了70斤鱼苗。从挖水塘、选苗种、购网箱、投饲料、消毒,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执行,在摸索尝试中,他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都记下来,时间久了就有了一套自己的“养鳝鱼法”。

一年下来,任超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232元。“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任超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2月14日,卖了黄鳝从市场回家,摸着兜里的钱,骑着摩托车,他一路放声大唱《重头再来》。

1000万大单 他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任超又筹措了15000元,加上之前赚到的,共计25000元,他全部用来扩大原有的养殖规模。“这一年,我的纯收入就变成了15万元。”从一千元到一万元,从15万元到40万元,任超当上了小老板。

去年10月,他接到一个外地电话:“我们想要订30吨鳝鱼,想来你的养殖基地看一看。”放下电话后,他并没有重视,想来只是对方随意问一问。谁知第二天,一个非洲友人给他带来了一笔1000万元的大生意,和他签订了一份2013年供给300吨鳝鱼的合同。

“300吨,如果仅靠我一个人养殖鳝鱼,供货量有限,货源将成为最大的问题。”于是,任超开始在凤鸣乡白蜡园村新建一个178亩的养殖基地,除此之外,他开始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道路,把养鳝鱼走出一条产业化之路。

如今,与任超签订协议的养殖户已经有300多户,任超自己在王板桥村的养殖基地也达到128亩,年产量100多吨,每年可获利3000多万。

四川省内江市凤鸣乡党委书记刘建华对这个80后很是看好,“现在鳝鱼可是我们当地的一大经济来源,给村民们带来了新的致富道路,他是当之无愧的‘养鳝大王’。”

电视报道“养鳝大王”名气远扬

9月5日晚,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以《浪子回头养鳝鱼》为题报道了他从父母眼中“不争气孩子”,成为当地鼎鼎有名的“养鳝大王”的致富经历。

而这之后,内江市凤鸣乡每天都有许多陌生的面孔出现,然而他们都是为了一个人——任超。7日下午,走进任超的养殖基地,办公室里挤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徒弟”。

向大家讲解鳝鱼养殖的同时,任超几次提到这样一句话:“想要把鳝鱼养好养活,必须要有信心和耐心,要坚持下去。”任超说,这不仅仅是一句鼓励的话,也是他成功的唯一诀窍。

幸福时光 11月将结婚

现在的任超,有了自己的公司,11月,将和相恋两年的女友黎丹走进婚姻殿堂。他坦言,“现在的我们很幸福。”

说到自己的公司“四川新益养殖有限公司”,任超说“新益”两个字意义深刻,“‘新’意味着新的开始,‘益’取效益,获益之意,我的公司就像我的人生路一样,有了崭新的开始,曾经的浪子依旧可以焕然一新。”

“最开始认识他的时候他就在养鳝鱼,看到他那么认真,那么坚定,这也才慢慢地喜欢上了他。”因为认识任超,今年23岁的黎丹也有了改变,从最初看到黄鳝都会害怕,到如今,她已经能够抓取黄鳝游刃有余。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51.html

“任超:80后浪子创业养黄鳝成功逆袭” 的相关文章

贵州岑巩:返乡青年养鸡创业奔“钱”程

贵州岑巩:返乡青年养鸡创业奔“钱”程

在贵州省岑巩县,一些有志青年怀揣青春梦想,在家乡带头发展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80后青年张顺江就是其中的一位。这几年他靠发展蛋鸡产业在创业路上越走越宽广,带领当地群众一起奔向好“钱”程。在岑巩县凯本镇芭蕉冲保览组,这里四面环山,空气清新,俨如世外桃源。在这个寨子里,最显眼的就是张顺江的蛋鸡养殖...

苏立:生命即使残缺 努力就能绽放光芒

苏立:生命即使残缺 努力就能绽放光芒

残疾人创业故事:“只要努力打拼,不轻言放弃,残疾人也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苏立,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出生于醴陵市白兔潭镇柏大村。她是一个唐氏综合症患者,身患多种残疾,但人如其名,苏立凭借着自强自立和一股决不服输的劲头,终于在二度创业中,成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从懂事开始,苏立就发现自己的面容...

90后姑娘为父亲回乡创业,种植特色蔬菜品种,每亩能收入2万元

90后姑娘为父亲回乡创业,种植特色蔬菜品种,每亩能收入2万元

创业故事:在湖南常德有个90后姑娘,叫罗琴。大学毕业后立志成为媒体达人,因此毕业后就在北京工作,一步步朝着梦想努力!在2014年,父亲突然病重终止了她追求梦想的脚步,只好回到老家接手父亲的香菇事业。然而,接手还不到一年,香菇的市场价格骤降,她家和附近村民的香菇都遭遇滞销。24岁的罗琴一年损失了60万...

“新农人”筑梦黑土地闯出新天地 ——长春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涌动

“新农人”筑梦黑土地闯出新天地 ——长春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涌动

创业故事:“合作社鲜食玉米项目今年一定得上,抓紧时间购买设备,力争让农民尽早见效益。”9月29日19时,天色已晚,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成仍在新建的厂房里忙碌。作为较早一批返乡创业的农民典型,“70后”的他今年为合作社树立了一个新目标——通过鲜食玉米项目,带领农民走上以一二三产融...

四川“红薯妹”黄晓艳:种红薯脱贫致富,一年四季都有红薯卖

四川“红薯妹”黄晓艳:种红薯脱贫致富,一年四季都有红薯卖

怎么种红薯赚钱,在农村搞种植红薯致富致富,80后“红薯妹”黄晓艳很有发言权,她在四川安岳老家创业种植红薯,不仅自己赚钱致富,还带动村民通过种植红薯脱贫致富,来看看她的创业致富故事。1、返乡创业,自产自销红薯赚大钱四川安岳有个“红薯妹”,依靠红薯致富,还带动附近村民种植红薯致富。她带动安岳县12个乡镇...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作为浙江十大名茶之一,武阳春雨形似松针丝雨,带有淡淡花香,味甜醇甘鲜,得到了消费者的口碑和市场认可。这背后,是一名政协委员30多年来带领6万茶农奔共富的故事。委员名片祝凌平,金华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首批中国制茶大师,浙江工匠,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武义绿茶非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