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86

尽管已进入收尾季,李万庆的五彩椒大棚内仍清香扑鼻,透着丰收的喜悦。

中国北方夏日凌晨3时,天刚蒙蒙亮,李万庆安排好雇佣来的村民,换上劳作时的行头,将改装的三轮车驶入自家近400米长的五彩椒大棚,开启了新一天的采摘工作。尽管已进入收尾季,但大棚内彩椒仍清香扑鼻,透着丰收的喜悦。

图为李万庆采摘彩椒。

1989年出生的李万庆,是“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的一名返乡创业青年,现有3个五彩椒优质大棚,面积约3万平方米,年收入超50万元(人民币,下同)。每到收获季,新鲜的彩椒通过当地农业合作社销往中国各地,有的甚至远销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回乡创业不仅是为了生活,还有一种感恩的情怀。”李万庆在外干过汽修、当过技术工人,但家乡蓬勃发展的蔬菜产业和日新月异的乡村环境,让他萌生返乡情节。“在乡村振兴大潮的驱动下,农村事业大有可为,让年轻人看到了干事创业的好机会。”创业近10年,他广泛学习、大胆投入,甚至给村里带来了许多“玩棚”新思路,成了村里最早一批返乡青年的杰出代表。

李万庆所在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是一个典型的五彩椒种植专业村,凭借“斟灌彩椒”品牌年收入1.4亿元,从偏远小村摇身变成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透露,目前,村里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中“70后”300人,“80后”130多人,“90后”20人,返乡大学生21人,退役军人26人。“这些年轻人有知识、能钻研、会经营,已成为彩椒生产经营主力军,他们家庭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

在距离东斟灌村不远的寿光孙家集街道瑞航家庭农场,36岁的“农场主”郑景渠向记者展示了智慧大棚的自动控温、通风、洒水、卷帘等功能,所有流程都通过手机智能系统实现。同样是返乡创业的他直言,在寿光用手机种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手机早就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农具”。

在外闯荡多年的郑景渠深知,现代农业不再像父辈那样单靠人、纯靠天,还得靠科学和技术。2020年,他返乡创建了集果蔬育苗、种植、采摘、农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和培训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家庭农场。目前,农场建有11个高标准智能化温室大棚,解放了大部分人力,探索出“互联网管理+农场+新型职业农民”的组织模式,实现了农场集约化、规模化、数字化高效运营。

与前两位返乡青年不同,1989年出生的王建文抢抓2016年左右中国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的机遇,返乡成立公司投身电商行业,销售寿光蔬菜。6小时售出125万斤羊角蜜、一天卖出10万斤无刺黄瓜、单月销售200万斤贝贝南瓜……借着寿光蔬菜的名气,王建文和他的团队屡次创下生鲜界单品销量全网第一的佳绩。

王建文告诉记者,寿光是中国最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买全国,卖全国”,每年一届的菜博会更是将寿光蔬菜推向世界。在他看来,寿光本地的蔬菜种植技术高,蔬菜品质好,政府部门对蔬菜产业培育还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电商销售寿光蔬菜是不可多得的选择。2020年,寿光市政府与电商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开通了寿光蔬菜旗舰店,交由王建文团队运营。2020年,王建文的公司销售额达4.6亿元,团队从最初几人增至150余人。次年,公司销售额突破6亿元。

记者走访寿光期间发现,上述案例只是寿光青年返乡热潮中的一个个缩影。很多大学毕业生和已进城就业的年轻人再次回乡,接过父母种大棚的“接力棒”变身“棚二代”“棚三代”,用勤劳、知识、见识、人脉“浇灌”土地。在他们心里,家乡的蔬菜产业是有奔头的事业,吸引着他们勇做“新型农民”。

目前,寿光蔬菜产业从种子研发、种苗培育,到种植管理、销售加工,再到蔬菜质量标准认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2020年,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被确定为中国首批建设的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无论体系和品牌优势,都大大提升了寿光蔬菜附加值,让种菜农民更有信心和希望。(完)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05.html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的相关文章

博士养虾研究出“独家秘方” 高温下的创业故事

博士养虾研究出“独家秘方” 高温下的创业故事

顶着烈日,在池塘边走上好几个小时,测水质、投饲料、查食台、看虾情,这是钟国防的养虾生活写照。当记者把媒体浓墨重彩描述他艰辛创业经历的网页点击给他看时,他觉得很忐忑,“哎呀,养虾就是这样的,实在说不上什么特别。”今年是这位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养虾的第三个年头,他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养殖生活已经习以为常。...

一个残疾人,走上了土特产的创业之路

一个残疾人,走上了土特产的创业之路

残疾人创业故事:昭平县走马镇有一位终身只能在轮椅上生活的残疾人,名叫邱宗敏,1986年出生,邱宗敏外号叫短短(他说朋友们都这么叫)。短短的生活之路很不平坦,他有个幸福的家庭,一家四口人,有疼爱他的父母,以及一个亲如手足的弟弟。但是幸运之神没有一直眷顾于短短,在2009年因为一次交通意外,短短失去了双...

李辉:创业路上显身手

李辉:创业路上显身手

他叫李辉,今年27岁,2008年8月参加我市大学生村官招录考试,录取后被分配到陈集镇陈双楼村任大学生村官。李辉任职的陈双楼村,人多地少。虽说是一个蔬菜种植专业村,但都是一家一户生产为主,种植分散,形不成规模。种植的方法、品种、技术及经销理念比较老。李辉通过调研了解这一实际情况,他认为既然种植蔬菜,就...

大学生返乡创业 黑水虻探出致富路

大学生返乡创业 黑水虻探出致富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庐江县90后大学毕业生余宏伟,利用在高校里学到的知识返乡创业,养起了黑水虻,为当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探出一条新路子,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余宏伟的黑水虻养殖基地位于庐江县白山镇五艾村境内,一天三顿都要喂食,而喂养黑水虻的食物有点特别。合肥保护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互联网创业难不难?现在还能赚钱吗

互联网创业难不难?现在还能赚钱吗

今天小编想跟大家说一下针对目前互联网创业形式,为想加入互联网创业的朋友分享一下个人的见解,同时也希望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帮助,毕竟随着社会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想加入互联网,那么现在做互联网难不难?赚不赚钱呢?互联网创业的概念是什么?互联网创业就是指自己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盈利,互联网创业是一个笼统的概...

安徽泗县:茄子成就创业梦 脱贫致富勇担当

安徽泗县:茄子成就创业梦 脱贫致富勇担当

12月8日,披着冬日的暖阳,走进泗县草庙镇魏圩村日光式蔬菜大棚的扶贫基地里,只见紫红饱满的茄子挂满枝头,工人们有的锄草、有的摘果、有的施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虽然我颜值不高,但是我希望我种植出来的茄子颜值要高,表面不仅光滑而且外形饱满细长。”眼看到了收货的季节,看着挂着一个个紫灯笼,宋则利憨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