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马尕文:“种菜大王”创业记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6

暮春四月的青海,仍有些春寒料峭。但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加洛苏合村的蔬菜大棚外,却是热闹红火的景象,收菜的商贩和农户们正在将刚刚采摘的青椒打包。

大棚内,空气中弥漫着青椒的独特香味,马尕文穿梭在热腾腾的大棚里,仔细查看青椒的生长情况。排列整齐、长势喜人的辣椒苗让他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今年46岁的马尕文本名马忠良,但在贵德县,知道他本名的人并不多。在他种植蔬菜的这些年,早已在县里有了名气,大家都喊他是“种菜大王——马尕文”。

时间回到2012年,做了八年蔬菜销售的马尕文经过一番考虑,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里浮现:与其做中间商赚差价,不如自己种蔬菜,做老板卖自己种的菜。马尕文家住贵德县新街回族乡,这里沟壑纵横、山川相间的地势特点和海拔高、温度低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常年都以种植青稞、小麦和油菜为主,没有大规模种植蔬菜的先例。

说干就干。马尕文立即着手流转土地、搭建大棚、购买种子,并在2013年,种下了150亩大葱和蒜苗,成为了新街乡的种菜“带头人”。

然而正如大多数的创业故事一样,马尕文的种菜之路并不平坦。创业初期的三四年里,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和经验,马尕文亏损了一百多万元,搭上了前些年卖菜攒下来的所有积蓄。为此,马尕文的妻子与他争吵了无数次,觉得他为“一时冲动”的想法付出的代价太大。

但这些并没有让马尕文退缩,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那时候,我就只能劝说家里人,种菜不是两三年就能看到回报的事情,眼光需要放长远一些。”在他看来,花出去的每一块钱和每分钟时间,都不是白费的。

困则思变。在几年时间里,马尕文经常与省内的技术专业人员交流,向他们取经;同时,他还远赴山东省和湖北省十多次,学习外地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

“身为一个农民,对待土地,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蔬菜,要像对待孩子一样。”这是马尕文经常说的一句话。他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对种菜这件事从没含糊过,没有经验不要紧,怕的是没经验,又不肯学。

在培训班,他虚心向老师请教;在菜市场,他积极和商贩与顾客探讨;回到家里,他不忘看新闻了解市场动态……为了观察施肥喷药对蔬菜的影响,他在地里一蹲就是大半天;为了把学到的知识变成实用技能,他在自家的菜地一遍遍搞试验。

“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渐渐地,凭着不断积累的种植经验和对市场行情的了解,马尕文有了一套自己的“种菜经”,并从2018年开始成功扭亏为盈。

随后,马尕文的干劲越来越足,他的蔬菜事业做得越来越大,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成立了自己的种植专业合作社,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周围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种菜“大军”的行列中。几年里,作为产业带头人的马尕文获得了“青海省创业扶贫带头人”“青海省农技协领办人”等多个荣誉称号,他创办的康顺种植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海南州科技示范基地。

在马尕文的带动下,今年,新街乡有57户种植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眼下正是耕种的关键期,在新街乡老虎口村的红笋地里,55岁的马红兰和几个村民正在劳作。“菜地就在我家附近,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照顾小孙子,合作社的工资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一年能有两万多块钱的收入,日子越来越好了。”马红兰喜笑颜开地说。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农业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作为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正逐步成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方向。马尕文也瞅准了这一商机,今年,马尕文带领的康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车队共承接了贵德县2.5万亩耕地的全程生产托管。

农业生产托管不仅解决了农户种地的问题,同时也为村里的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据马尕文介绍,服务车队目前共有员工24人,其中机械驾驶作业人员18人,基本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月收入能达到5000元,而且平时作业期间车队会安排餐车和厨师,充分解决员工的吃饭问题。

“拖拉机的维修要尽快落实好,需要购买什么零件就给我说,最近是关键时期,必须抓紧完成。”“后勤工作一定要保证好,购买的蔬菜一定要保质保量。”……既要忙于田间管理,又要对接市场,马尕文常常忙得不可开交,电话铃声一直不断。

这几年来,马尕文不仅操持着合作社的所有事情,还帮助种植户排忧解难,为种植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现在种植户一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给我打电话。怎么样是肥料上多了,怎么样是水浇少了,我基本都是一看一个准儿。”如今的马尕文,早已从“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现在的蔬菜种植户越来越多了,我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变多了,要保障大家能够‘种得好,卖得掉’。”据马尕文介绍,目前红笋加工车间正在建设中,到了今年收成的时候,就可以把红笋加工成贡菜,投放到西宁市的市场,由单一种植向初深加工、市场贸易的链条产业转型。

“能在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上创业,还能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我觉得这就是我身为一个农民的人生巅峰了。”凭着不怕苦、不服输的这股韧劲,马尕文坚定地走在自己的创业路上。田埂间,满目嫩绿的菜苗奋力生长,也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81.html

“马尕文:“种菜大王”创业记” 的相关文章

县城卖榴莲月销百万元 95后“三兄弟”搭上即时零售快车

县城卖榴莲月销百万元 95后“三兄弟”搭上即时零售快车

创业一年后,邓明星“三兄弟”的榴莲店月销额近100万元,这个成绩超乎了他们此前的预期。邓明星创业的地方,不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是中部的一个县——长沙县。以往在一线城市才有的消费形态,已经在包括长沙县在内的县城蓬勃发展,不仅助力县城居民实现了更高的生活品质,也让长沙县在新业态的发展中跑在了前列。去...

“蜂后”金花的创业“蜜”事

“蜂后”金花的创业“蜜”事

“ 我爱你,如鲸向海,鸟投林。不可避免,退无可退。”这是香港作家黄碧云的一句经典语录。大抵表达的是一份坚定的执着与命定的归属。名字中带着一朵”花“的王金花,给自己的蜂蜜产品取名“海鲸花“的时候,还并不知道作家黄碧云和她的这句语录。但花朵与蜜蜂的羁绊,就如同鲸鱼归向大海,让王金花在创业的路上选择了与甜...

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人” 闯出事业“大天地”

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人” 闯出事业“大天地”

打开拍照模式,伸缩镜头“探出头来”,咔嚓一下......这一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动作,却让手机真正实现全面屏。在这背后,离不开一款内孔1毫米特微型轴承的助力。安徽孺子牛轴承负责人华黎明查看公司生产的轴承。专注研发 练就细分领域唯一“当时国内外多家知名的轴承厂家都参与了,由于客户技术要求不断升级,我们团队...

返乡创业当“羊倌” 巧念新时代致富经

返乡创业当“羊倌” 巧念新时代致富经

初秋雨后,雁北大地格外凉爽,放眼望去,山坡和草地郁郁葱葱,在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衬托下,雪白的羊群自由地分散在山野间,分外显眼。“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朔州活动期间,采风团来到右玉县,走近全国人大代表张宏祥,倾听这位“羊代表”背后的履职故事。全国人大代表张宏祥一、回乡创业“养羊”得意朔州市右玉县张千...

养鸭大户只卖鸭蛋,年入1200万

养鸭大户只卖鸭蛋,年入1200万

他用自己的所有积蓄建基地养鸭子,却不卖鸭;他只卖海鸭蛋,就能一年卖出1200万,超越了当地几十家海鸭蛋企业。他还凭借自己的聪明头脑,把“草木灰”海鸭蛋卖出天价。这个农村小伙儿就是许承华。本期子牙童趣新农人观察带你认识这位农村小伙子许承华。许承华出生在广西省北海市合浦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许承华学习一...

用互联网思维种植无花果 乡村CEO古城无花哥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用互联网思维种植无花果 乡村CEO古城无花哥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电商创业故事:从三月生长到七月成熟,经历新一轮剪枝施肥,黄金的无花果园已经经历五个春秋。作为金鼓村的乡村CEO,黄金正在通过一片小小的无花果园给村民们带来希望,“村民眼中,在果园里有一份工作,能挣到钱,这比什么都重要。”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回村2017年,黄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四川省南充阆中市沙溪街道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