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90后”小伙返乡创业:从牛棚“哞哞”声走出来的致富先锋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21

90后创业故事: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淡淡的云层洒落在山间的小院里,伴随着远处牛棚里传来的“哞哞”声,平凉市静宁县灵芝乡张堡村养殖户张号号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走近位于张堡村的静宁县共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时,迎面微凉的空气中夹杂着丝丝发酵的草料味儿。站在山头放眼望去,不大的养殖场却被打理的井井有条,干净整洁。一座座规范整洁的牛棚里,工人正在驾驶铲车,将一捆捆青贮饲料包运送到各个牛棚,在逐个开包后将营养搭配均衡的“美食大餐”投放到喂食区。一头头憨态可掬的牛儿迫不及待探出脑袋,舌头一卷便将食物揽入口中,津津有味的咀嚼起来。

2016年9月,25岁的张号号大学毕业,起初在外地一家公司做车间检修员的工作,由于收入低状态不稳定,他毅然决定辞职返乡创业。

从小看着父母办养鸡场长大的张号号,对于养殖有着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他紧跟近年来静宁县“南果北牛”“远抓苹果近抓牛”的发展思路,2017年组织成立了静宁县共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72人,主要进行肉牛的养殖、繁育。

2019年,在平凉市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关键时刻,静宁县被作为深度贫困县主战场之一,面对贫困群众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增收这一问题,富民产业的培育是关键。张号号流转土地300余亩,用于饲草玉米、小杂粮试验田和应季蔬菜大棚的种植,通过“粪回田-粮喂牛-牛卖肉”的循环经济经营模式,盘活了土地使用率,增加了肉牛出栏量,也带动了全村村民及周边群众的灵活就业。2020年张堡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张号号的养殖场也从最初的十几头牛发展到如今的百余头,拓宽了发展道路。

原来他还有另一层身份——静宁县灵芝乡张堡村支书。2017年,刚回村的张号号也算是村里屈指可数的“待业青年”,这时也恰逢村里要推选一名村文书,在村民们的一致推选和毛遂自荐下,他当上了张堡村的文书,帮忙打理村上的各项事务。琐碎的村务工作加上他带头管理的合作社,让年仅26岁的张号号如受“登坛拜将”之荣,也正是这份年轻的冲劲儿让他更想干出一番成就。

2020年10月,“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如火如荼展开,响应政策为挑选出一批既能干事创业、又有责任担当的精兵强将,使适岗干部的整体年龄趋于年轻化,静宁县开展了全县范围内的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摸底、选举工作。有着三年文书工作经验和村务工作被群众认可的张号号又被大家选举成为了张堡村的村支书。短短四年的时间,张号号的事业算是有了“质”的飞越。

“农村留守群体中年轻人现在确实比较少了,作为一个‘90后’来说,在父辈的影响下张号号的创业精神确实很值得学习,在我们乡现有的年轻人里面比较突出,作为村支书他也能吃苦,有干劲,带动村上很多养牛户共同养牛致富,给年轻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灵芝乡乡长李尚学赞不绝口。

今天的成绩用张号号的话来说是:“刚好赶上了”!目前,静宁县共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牛存栏量为153头,年出栏量100头左右,养殖肉牛品种主要以西门塔尔和平凉红牛为主出口外贸,年净利润42万元左右,预计2023年肉牛存栏量将达到200头。

对于经后的打算,张号号说:“现在的政策扶持力度非常大,明年我们将继续引进好的品种,在提高出栏量的同时积极拓宽市场,让我们当地的村民都靠养牛过上‘牛日子”,把我们村的牛产业做大做强。

来源:中新网甘肃、农业科技报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6.html

““90后”小伙返乡创业:从牛棚“哞哞”声走出来的致富先锋” 的相关文章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大量返乡大学生创业者,他们并没有选择做时代的旁观者,而是选择主动融入,成为新时代奋斗的参与者。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90后”的佤族女孩娜布拉和娜能正是这一群体的代表。当同龄人都想着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时,她们却带着自己的梦想回到家乡,一心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带领乡亲们走上产业...

退役军人胡顶:创业养螃蟹的成功秘诀是“勤奋”

退役军人胡顶:创业养螃蟹的成功秘诀是“勤奋”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养螃蟹前期需要准备的工作很多,蟹苗只有在海水里才能孵化,我们这边如果大量养殖,就需要到海边城市去进蟹苗。”近日,记者在联系胡顶时,他正在为明年的螃蟹养殖做准备。从一个门外汉,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的磨砺,胡顶已经成为一个螃蟹养殖方面的行家里手。第一次创业,亏空家底胡顶在承包的池塘里劳作...

法月萍博士放弃几百万年薪,回老家养蚯蚓创业,年产值过亿历程

法月萍博士放弃几百万年薪,回老家养蚯蚓创业,年产值过亿历程

法月萍,女,48岁,南京大学博士、蚯蚓养殖与深加工研究专家。现任法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三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德州法博士蚯蚓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蚯蚓养殖与深加工研究专家。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从蚯蚓身上看到商机的人并不多。法月萍就是其中一个,发现商机的她放弃了博士毕业后,放弃年薪二百...

大学生返乡创业 黑水虻探出致富路

大学生返乡创业 黑水虻探出致富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庐江县90后大学毕业生余宏伟,利用在高校里学到的知识返乡创业,养起了黑水虻,为当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探出一条新路子,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余宏伟的黑水虻养殖基地位于庐江县白山镇五艾村境内,一天三顿都要喂食,而喂养黑水虻的食物有点特别。合肥保护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山西“海归”谈回国创业:机遇比挑战更多

山西“海归”谈回国创业:机遇比挑战更多

“作为‘世界工厂’,相较国际市场而言,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回国创业后,李星乐对此感触颇深。她认为,回国创业的机遇比挑战更多。每个创业者的故事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创业初期很辛苦,但看到如今创业步入正轨,李星乐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2018年,李星乐从美国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山西太原。“我回国后看到了...

一个跨境小卖家的三次创业

一个跨境小卖家的三次创业

跨境电商圈内的创业话题一直都很火热,类似运营单飞开公司、大学生毕业单干亚马逊、朋友合伙做跨境电商的案例比比皆是。创业当老板,是每个打工人奋斗的终极目标,或许也是实现财富自由的唯一手段。今天,我们讲述一个小人物的深圳跨境沉浮。回溯2015年,20多岁的周然(化名)抱着学习和搞钱的心态来到了深圳,彼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