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回乡二次创业 “草莓哥”带领全乡走上致富路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58

在金堂县平桥乡,提起“草莓哥”——刘守平,人人都为他竖起大拇指。患有先天性脊柱弯曲病的刘守平,身残志坚,被评为回乡创业带头人,带领着乡亲们种植草莓,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今的平桥乡,已有600户人家种植草莓,种植草莓面积达到2000亩,年产值达4000万元。

回乡二次创业

成为金堂县种植草莓第一人

已到中年的刘守平,虽身有残疾却从小努力进取。刘守平自18岁起踏上了独自外出打工之路,卖过水果、挑过担担······各种苦活累活都做过,凭着吃苦的精神和十几年的打拼,最终在成都有了一席立足之地,开了票务公司和货运公司,收入也丰厚起来。谈到已经小有财富,为何还要回乡二次创业时,刘守平说,在2011年回老家过年的时候,得知一个小男孩因贫困而无法上学,虽然已有九年义务教育的国策,但是小男孩的家庭连基本的吃饭钱都负担不起,这让他心痛不已,想起自己小时候的贫苦境遇,恰巧平桥乡组织召开“回乡创业座谈会”,刘守平也受邀参与,“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想法在刘守平心中萌生。

2011年6月,不顾亲友的反对和不理解,刘守平决定返乡进行二次创业。“那时候做货运,草莓的生意最好,而且接触的客户也都是种植草莓的”,这让刘守平有了把草莓引进平桥乡的想法。这一年,他和合伙人一起,建起了冬草莓基地,成为了金堂县种植草莓的第一人。虽然最初只有280亩草莓地,却供不应求,收获了市场的好评。出师成功,也让刘守平更有信心带领乡民们种植草莓,如今的平桥乡,从最初的13户到600户,都加入了种植草莓的队伍,草莓种植已成为平桥乡的一大支柱产业。

带领乡亲致富

把平桥草莓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据介绍,平桥乡内大多都是老人和留守妇女,年轻力壮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很多家庭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在刘守平开始向乡亲们推荐种植草莓时,大多数乡亲都无法理解,更不愿意“冒风险”,这时,刘守平提出为愿意种植的乡亲们垫资提供种苗、肥料和农药等农产品,并且手把手教学、派专门的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农民种植。就这样,越来越多家庭加入进来,都通过种草莓收获了致富第一桶金。

刘守平建立的成都金堂金森冬草莓专业合作社,以“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进行发展,乡民们种植的草莓,由合作社统一以市场价收购,当天市价多少,刘守平就以这个价格为标准进行收购。到了产“春草莓”的季节,乡民们也可以自己去镇上、县城里零售草莓,最大程度提升了百姓的收入。经过四年的种植,平桥乡草莓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从种植、包装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将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难题。据了解,目前草莓种植共解决了全乡2000多人就业问题,其中多数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平均每亩年收益可达到1.5万元。

“经过检测,平桥乡的红沙土非常适合种植草莓,这里种的草莓颜色和硬度都要更好一些。之后,我们还将向其他草莓种植县学习,引进更多草莓品种。”刘守平说,实打实种好草莓,用良心做生意,他将带领着乡亲们一直把草莓种下去。因为有做过货运的经验和门路,现在平桥乡的草莓已经销往北京、乌鲁木齐等地,均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以后还要把平桥草莓销售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去。(记者 李涵 杨金祝)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42.html

“回乡二次创业 “草莓哥”带领全乡走上致富路” 的相关文章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返乡创业故事: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岗位,扎根土地,成为“农人”。他们投身科研,服务“三农”,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带动村民富裕起来。在漯河舞阳北舞渡镇杜庄村,吕伟增就是如此,博士毕业的他,扎根农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变革性地改种莲藕,带动周边村子莲藕...

养鹅致富成功案例:梅养殖大鹅助力扶贫

养鹅致富成功案例:梅养殖大鹅助力扶贫

余雪梅,31岁,琼中湾岭镇新坡村委会香岭村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在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什么一个农村妇女有如此大的魅力?年轻时她曾出外打工,最后又回到老家自主创业,并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琼中农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进入正轨,产值已达数百万元,作为合作社理事长的余雪梅成为新坡村当之无愧的...

农妇创业8年 养金鱼致富

农妇创业8年 养金鱼致富

大家都知道《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今天,我们告诉您一个农妇与金鱼的故事。八年前,高新区板塘乡新农村的黄素莲还是一名普通的农妇。八年后,50岁的黄素莲成为一位年出售50万条金鱼的养殖基地负责人。因为家贫,她高中只念了一年,中年偶然一次创业却让她走上富裕之路。今年“三八”妇女节,勤劳的黄素莲还获得了高新区...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尽管已进入收尾季,李万庆的五彩椒大棚内仍清香扑鼻,透着丰收的喜悦。中国北方夏日凌晨3时,天刚蒙蒙亮,李万庆安排好雇佣来的村民,换上劳作时的行头,将改装的三轮车驶入自家近400米长的五彩椒大棚,开启了新一天的采摘工作。尽管已进入收尾季,但大棚内彩椒仍清香扑鼻,透着丰收的喜悦。图为李万庆采摘彩椒。198...

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养猪养鸭唱响“青春之歌”

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养猪养鸭唱响“青春之歌”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乡村振兴也离不开青年。如今,随着广东省一系列促进乡村振兴措施的实施,一大批青年大学生纷纷返乡创业,成为新时代的“新农人”,以家乡为“舞台”大展拳脚,唱响一首首壮丽的“青春之歌”。近日,记者就走近了这样两位回乡创业的青年大学生。作为“85后”“90后”的他们,原本都被家人寄予厚望:毕...

95后创业者勾英达:在“退潮”后蜕变

95后创业者勾英达:在“退潮”后蜕变

95后创业故事:2010年后,由中国互联网掀起的创业大潮吸引了大批的创业者,其中不乏年轻的95后。他们聪慧机警,比同龄人更富有见闻胆识,曾在在资本和商业世界中掀起一朵朵浪花,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能够将项目做到今日者极少。野农优品的创始人勾英达,是这个“极少”中的一个。勾英达是这批95后互联网创业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