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从“缺钱卡脖子”到“日产蛋1万斤”,这家养殖场凭啥创业成功

2个月前 (06-25)创业故事89

创业故事: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金融支持体系恰似源头活水,正通过政策性担保与地方金融机构的深度协同,滋养着广袤乡土。莒县农商银行联合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日照管理中心扎根农业发展一线,以“政银担”合作模式为纽带,为莒县乃至全市农业产业注入强劲动力,一个个鲜活案例见证着金融机构“为农担当”的使命与情怀。

01、五年“伴飞”,农商行与农担联手助力肉牛产业转型

清晨,莒县东辰牧业肉牛养殖场内,此起彼伏的“哞哞”声划破晨雾。走进标准化牛舍,体型健硕的肉牛正咀嚼着饲料,饲养员穿梭其间忙碌——这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离不开莒县农商银行与省农担日照管理中心的五年“护航”。

王连军是莒县东辰牧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2012年投身奶牛养殖,却在市场波动中遭遇销路萎缩、成本高企的困境。2020年,他决心转型肉牛养殖,莒县农商银行第一时间实地调研,根据其经营需求定制融资方案,首笔100万元担保贷款由农商行高效审批发放,解决了引种初期的资金缺口;随着养殖规模扩大,担保资金逐年提升至300万元,农商行同步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将贷款办理周期缩短至7个工作日。如今,东辰牧业肉牛存栏量从400头扩至500头,成品肉牛畅销江苏、广东等地,年经营收入达400万元。“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就像‘及时雨’,每次资金周转困难时,他们总能带着方案上门。”王连军感慨道。

02、贷款“及时雨”背后,农商行与农担的协同攻坚

在莒县陵阳街道黄岭南头村,吉客养殖场的李发宾同样对莒县农商银行的服务印象深刻。2020年创业之初,他建成4栋鸡舍却因资金短缺无法满栏,10万只蛋鸡的产能规划卡了“脖子”。2022年1月,莒县农商银行接到省农担莒县办事处的协同函后,当天便派客户经理实地勘查,与农担团队联合制定“担保+信贷”组合方案:200万元贷款3天内完成审批放款,利率按农商行支农专项优惠政策下浮15%。

“这笔钱不仅让鸡舍满产,更让我们敢投入自动化设备。” 李发宾指着鸡舍内的智能喂料系统介绍,如今养殖场日产鸡蛋1万余斤,年销售收入1600万元。2025年贷款到期后,莒县农商银行与省农担日照管理中心再度携手,不仅延续担保贷款,更协助其申请到担保费全额补贴和贷款贴——农商行主动对接财政部门,为李发宾落实了重点领域1%的贴息政策,综合融资成本降至3.2%,较市场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

03、政银担三位一体,金融活水润泽莒县田野

王连军与李发宾的故事,是莒县农商银行与省农担日照管理中心协同支农的缩影。近年来,双方构建“信息共享、风险共担、服务联动”机制。农商银行发挥县域网点覆盖优势,深入田间地头采集农户需求;省农担聚焦政策性担保功能,为农户增信赋能。截至目前,双方已累计为莒县畜牧产业提供6.21亿元担保资金,为全县农业领域注入近27亿元金融活水。

值得关注的是,莒县农商银行在落实支农政策中扮演“桥梁”角色。自日照市推出农业重点领域贴息政策以来,该行主动梳理粮食、畜牧等十大产业名单,通过“整村授信+政策宣讲”模式,累计为40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办理贴息贷款超5000万元;针对担保费全额补贴政策,设立“农担服务专柜”,安排专员协助农户对接农担流程,实现“贷款申请—担保审批—贴息申报”一站式服务。

“扎根乡土,就要懂农需、解农难。”莒县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正与省农担日照管理中心探索“数字农担”新模式,通过接入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实现贷款额度测算、风险评估的智能化,让金融活水以更快捷、更低成本的方式流向田间地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政银担三方正以协同之力,绘就农业现代化的崭新篇章。来源:莒县融媒

推荐阅读:

养龟小伙一只龟卖百万,如今身家过亿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147.html

“从“缺钱卡脖子”到“日产蛋1万斤”,这家养殖场凭啥创业成功” 的相关文章

河北巨鹿:“葡萄大王”创业记

河北巨鹿:“葡萄大王”创业记

在人们的印象里,干农业赚钱少,特别是种地,又脏又累辛辛苦苦还挣不了几个钱。然而河北省巨鹿县的“葡萄大王”刘财举用四年时间从一个“水果贩子”变身种植大户,靠种葡萄完成了创业梦,把农业做成了“暴利”项目,还成了带动全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明星。刘财举正在介绍他的克瑞森晚熟葡萄。从“一分不挣”到亩“产”万元李锋...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农民创业故事:为跑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开创乡村振兴新局的“接力赛”,今年以来,江油市以“政策+平台+服务”三位一体新模式,实施系列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就业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带着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返乡创业,让农村形成致富“新风口”、“创业新高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90后姑娘为父亲回乡创业,种植特色蔬菜品种,每亩能收入2万元

90后姑娘为父亲回乡创业,种植特色蔬菜品种,每亩能收入2万元

创业故事:在湖南常德有个90后姑娘,叫罗琴。大学毕业后立志成为媒体达人,因此毕业后就在北京工作,一步步朝着梦想努力!在2014年,父亲突然病重终止了她追求梦想的脚步,只好回到老家接手父亲的香菇事业。然而,接手还不到一年,香菇的市场价格骤降,她家和附近村民的香菇都遭遇滞销。24岁的罗琴一年损失了60万...

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初见张华,乍一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大叔,衣着简朴,皮肤黝黑,憨厚敦实。然而和他聊起来,才发现他幽默诙谐、风趣机智,几句话就把人逗乐了,脑子里的创意点子像爆豆子,隔一会就蹦出一个,要不这山上480多亩的血橙也卖不了这么快。张华在血橙基地走在果园里,记者想为张华拍张照,最好是站在果实累累的血橙树旁边...

厦门“水电工女孩”的创业故事:从短视频创作者到淘宝店主

厦门“水电工女孩”的创业故事:从短视频创作者到淘宝店主

穿着工装裤,手拿剪管刀,在满是尘土的毛坯房里装管接线……近日,一个在厦门同安做水电工的女孩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火了,多个视频获千万级播放量,点赞量频频破万。她叫陶媛,粉丝们称她小园,其实除了水电工、“网红”博主,她还有另一重身份——电子电工产品淘宝卖家。而正因为她既能肩挑手扛做水电,也能靓丽出镜拍视频...

直播 电商 玩转“新农活” 看徐州“新农人”的创业故事

直播 电商 玩转“新农活” 看徐州“新农人”的创业故事

徐州贾汪区农业农村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度贾汪区共有165家涉农网络营销主体,主要销售农产品、农资、农村旅游点门票三大类,销售额3.54亿元。而在2022年一季度,销售额已经达到1.2亿元。作为新兴业态的农村电商经济迅速崛起,正在成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年来,徐州贾汪区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