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张兰的创业故事:从“阿兰酒家”到“俏江南”的餐饮传奇与商海沉浮​

2周前 (06-17)创业故事25

1.jpg

名人创业故事张兰的创业故事:从“阿兰酒家”到“俏江南”的餐饮传奇与商海沉浮

一、起点:加拿大打工攒下第一桶金

1988年,24岁的张兰从北京工商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企工作。然而,不安于现状的她毅然辞职,怀揣2万美元的积蓄远赴加拿大打工。在加拿大的日子里,她在餐馆刷盘子、扛牛肉、当厨师,每天工作16小时,刷了整整4年的盘子。这段艰辛的经历不仅让她攒下了2万美元(相当于当时国内普通工人十余年的工资),更磨炼了她坚韧的性格和对餐饮行业的深刻理解。

1991年,张兰带着攒下的钱回国,放弃了分配的“铁饭碗”,在北京东四开了第一家餐厅——“阿兰酒家”。她亲自下厨炒菜、端盘子,甚至扛猪肉到店里,从采购到服务全程亲力亲为。“阿兰酒家”很快凭借地道的湖北菜和热情的服务在京城餐饮界崭露头角,张兰也因此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二、崛起:高端餐饮“俏江南”的品牌打造

1995年,张兰将“阿兰酒家”升级为“鱼刺海鲜大酒楼”,主打高端海鲜餐饮,进一步积累资金和餐饮管理经验。2000年,她敏锐地捕捉到国内高端餐饮市场的空白——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务宴请和高端消费需求激增,但市场上缺乏兼具品质、格调和服务的高端中餐品牌。

于是,张兰创立了“俏江南”品牌,定位为“高端川菜餐厅”,目标客户是商务精英和外国友人。她将西方餐饮的标准化管理与中式川菜的精髓结合,提出了“中餐西吃”的理念:菜品摆盘精致如西餐,服务流程标准化(如分餐制、刀叉与筷子并用),环境设计融合中西风格(木质雕花屏风搭配水晶吊灯)。

为了打造品牌调性,张兰不惜重金:

• 菜品创新:将传统川菜与西餐元素结合,推出“摇滚沙拉”(用玻璃碗现场拌制沙拉,搭配音乐表演)、“江石滚肥牛”(牛肉在顾客面前用热石烫熟,视觉冲击力强)等招牌菜;

• 服务升级:服务员需掌握英语和商务礼仪,餐厅配备专门的“客户经理”,为商务宴请提供定制化服务;

• 环境设计:每家门店装修都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青花瓷、水墨画),同时采用开放式厨房,让顾客直观看到菜品制作过程,增强信任感。

这些差异化策略让“俏江南”迅速成为高端餐饮的代表品牌,2008年,其门店数量突破40家,年营业额超10亿元,成为国内川菜高端市场的龙头。

三、转折:引入资本与上市博弈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餐饮行业融资需求激增。张兰为了加速扩张,引入了知名投资机构鼎晖创投的2亿元投资,出让了10.53%的股权。双方签订了对赌协议:若俏江南在4年内未上市,鼎晖有权要求张兰回购股份,并支付高额利息。

此后,张兰将全部精力投入上市筹备:

• 2011年:俏江南向中国证监会提交A股上市申请,但因餐饮行业“财务不透明”“食品安全风险”等问题,上市被否;

• 2012年:转战香港H股,但因“中央八项规定”出台,高端餐饮市场遇冷,俏江南的业绩下滑,上市再次失败。

对赌协议的压力随之而来:鼎晖要求张兰回购股份,若无法回购则需稀释股权。为缓解资金压力,张兰不得不引入新的投资者——欧洲私募股权基金CVC。2014年,CVC以2.86亿美元收购俏江南82.7%的股权,张兰持股比例降至13.8%,从创始人变为小股东。

四、低谷:控制权丧失与商誉危机

CVC接手后,因自身债务问题,将俏江南的股权质押给银行,最终因无法偿还贷款,股权被银行接管。张兰彻底失去对俏江南的控制权,曾经的“高端餐饮女王”沦为局外人。

更严峻的是,品牌声誉遭受重创:

• 管理混乱:CVC团队缺乏餐饮行业经验,盲目削减成本(如降低食材品质、裁员),导致菜品质量下滑,顾客投诉激增;

• 舆论风波:张兰被曝“卷款跑路”“与投资人反目”等传闻(后均被证实为不实信息),个人形象受损;

• 市场冲击:高端餐饮市场持续低迷,俏江南从“商务宴请首选”沦为“普通中餐”,门店数量锐减。

五、重生:麻六记的“轻资产”转型

离开俏江南后,64岁的张兰并未放弃创业。2020年,她创立了新品牌“麻六记”,定位为“川菜年轻化”,主打性价比和线上渠道。

麻六记的成功逻辑:

1. 产品差异化:保留川菜经典口味(如毛血旺、酸菜鱼),但简化菜品结构(聚焦10款核心菜品),降低供应链成本;

2. 渠道线上化:以直播带货为核心销售渠道,张兰亲自上阵直播,用“企业家IP+幽默人设”吸引流量(如“战兰”称号),单场直播销售额超千万元;

3. 模式轻资产:采用“中央厨房+加盟”模式,减少门店租金和人力成本,快速扩张(3年内开出超50家门店)。

如今,“麻六记”年营收超10亿元,成为川菜赛道的头部品牌。张兰也从“高端餐饮创业者”转型为“新零售企业家”,她的故事成为商界“失败后重生”的经典案例。

六、张兰的创业哲学

回顾张兰的创业历程,她的成功与挫折都源于鲜明的个人特质:

• 坚韧与执行力:从刷盘子到开餐厅,她始终亲力亲为,用“拼命三娘”的劲头打磨产品和服务;

• 创新与冒险精神:敢于打破传统中餐的桎梏,将西餐理念融入川菜,打造高端品牌;

• 商业嗅觉:精准捕捉市场空白(高端餐饮需求),但也因过度依赖资本导致控制权丧失;

• 永不言弃:即使失去俏江南,仍能以64岁高龄再创业,用直播带货重启事业。

她的故事不仅是餐饮行业的传奇,更是一堂生动的商业课——关于如何抓住机遇、应对风险,以及在失败后如何重新站起来。正如她所说:“创业就像打麻将,输赢是常态,关键是牌桌上永远不认怂。”


推荐阅读:

张兰:每天直播10小时渡难关,欲与汪小菲圆上市梦

“俏江南”创始人张兰的创业路:输掉25亿身家后,她还是富

俏江南张兰 舞步“汪小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66.html

“张兰的创业故事:从“阿兰酒家”到“俏江南”的餐饮传奇与商海沉浮​” 的相关文章

海归博士分享创业故事:成功秘诀“爱折腾”

海归博士分享创业故事:成功秘诀“爱折腾”

日前,由(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组织人事局主办,新区深圳市中孵国际创新孵化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创未来,智交融”第五期“创智龙华”人才沙龙在辖区清湖路简·阅书吧举行,活动邀请了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留美海归博士陈宁分享其创业故事。从留学、归国、创业到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筑梦人,沙龙上,陈宁总...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农民创业故事:为跑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开创乡村振兴新局的“接力赛”,今年以来,江油市以“政策+平台+服务”三位一体新模式,实施系列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就业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带着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返乡创业,让农村形成致富“新风口”、“创业新高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高山马樱绽芳华——残疾人张刘梅的创业故事

高山马樱绽芳华——残疾人张刘梅的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大姚县三台乡过拉集镇,一处装修精致、布置典雅的民宿酒店中,一位衣着朴素的彝家妇女正在院内修剪花枝,她是这家酒店的经营者——肢体二级残疾的张刘梅,她因自强不息而在大姚县声名远播,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高山上的“马樱花”。遭遇打击 自强不息向阳生张刘梅现年47岁,是土生土长三台乡人,2000...

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

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

创业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创业者如何在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本文介绍两位成功创业者的感悟。一、坚持职业操守20年前,彭蕴娟和弟弟在豫园福民街小商品市场经营了一家卖精油香的店铺。很偶然的一次他们闻到沉香的香味, 做了多年香生意的彭蕴娟惊叹道:“怎么会有这么好闻的味道!”于是,2012年,彭蕴娟开始转型...

袁小梅:“90后”养蜂人闯出致富路 被华春莹点赞

袁小梅:“90后”养蜂人闯出致富路 被华春莹点赞

黄胶鞋、橡皮手套,再套上防蜂服,油菜花地里那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养蜂人,就是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90后”返乡创业青年——袁小梅。3年前,袁小梅从城市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开始养蜂。如今,她不仅圆了自己的梦想,还带领乡亲们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路。返乡只因为儿时的梦想袁小梅“蜂”狂的“甜蜜”梦想源于小时候喜欢看...

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初见张华,乍一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大叔,衣着简朴,皮肤黝黑,憨厚敦实。然而和他聊起来,才发现他幽默诙谐、风趣机智,几句话就把人逗乐了,脑子里的创意点子像爆豆子,隔一会就蹦出一个,要不这山上480多亩的血橙也卖不了这么快。张华在血橙基地走在果园里,记者想为张华拍张照,最好是站在果实累累的血橙树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