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张兰的创业故事:从“阿兰酒家”到“俏江南”的餐饮传奇与商海沉浮​

2个月前 (06-17)创业故事129

1.jpg

名人创业故事张兰的创业故事:从“阿兰酒家”到“俏江南”的餐饮传奇与商海沉浮

一、起点:加拿大打工攒下第一桶金

1988年,24岁的张兰从北京工商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企工作。然而,不安于现状的她毅然辞职,怀揣2万美元的积蓄远赴加拿大打工。在加拿大的日子里,她在餐馆刷盘子、扛牛肉、当厨师,每天工作16小时,刷了整整4年的盘子。这段艰辛的经历不仅让她攒下了2万美元(相当于当时国内普通工人十余年的工资),更磨炼了她坚韧的性格和对餐饮行业的深刻理解。

1991年,张兰带着攒下的钱回国,放弃了分配的“铁饭碗”,在北京东四开了第一家餐厅——“阿兰酒家”。她亲自下厨炒菜、端盘子,甚至扛猪肉到店里,从采购到服务全程亲力亲为。“阿兰酒家”很快凭借地道的湖北菜和热情的服务在京城餐饮界崭露头角,张兰也因此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二、崛起:高端餐饮“俏江南”的品牌打造

1995年,张兰将“阿兰酒家”升级为“鱼刺海鲜大酒楼”,主打高端海鲜餐饮,进一步积累资金和餐饮管理经验。2000年,她敏锐地捕捉到国内高端餐饮市场的空白——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务宴请和高端消费需求激增,但市场上缺乏兼具品质、格调和服务的高端中餐品牌。

于是,张兰创立了“俏江南”品牌,定位为“高端川菜餐厅”,目标客户是商务精英和外国友人。她将西方餐饮的标准化管理与中式川菜的精髓结合,提出了“中餐西吃”的理念:菜品摆盘精致如西餐,服务流程标准化(如分餐制、刀叉与筷子并用),环境设计融合中西风格(木质雕花屏风搭配水晶吊灯)。

为了打造品牌调性,张兰不惜重金:

• 菜品创新:将传统川菜与西餐元素结合,推出“摇滚沙拉”(用玻璃碗现场拌制沙拉,搭配音乐表演)、“江石滚肥牛”(牛肉在顾客面前用热石烫熟,视觉冲击力强)等招牌菜;

• 服务升级:服务员需掌握英语和商务礼仪,餐厅配备专门的“客户经理”,为商务宴请提供定制化服务;

• 环境设计:每家门店装修都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青花瓷、水墨画),同时采用开放式厨房,让顾客直观看到菜品制作过程,增强信任感。

这些差异化策略让“俏江南”迅速成为高端餐饮的代表品牌,2008年,其门店数量突破40家,年营业额超10亿元,成为国内川菜高端市场的龙头。

三、转折:引入资本与上市博弈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餐饮行业融资需求激增。张兰为了加速扩张,引入了知名投资机构鼎晖创投的2亿元投资,出让了10.53%的股权。双方签订了对赌协议:若俏江南在4年内未上市,鼎晖有权要求张兰回购股份,并支付高额利息。

此后,张兰将全部精力投入上市筹备:

• 2011年:俏江南向中国证监会提交A股上市申请,但因餐饮行业“财务不透明”“食品安全风险”等问题,上市被否;

• 2012年:转战香港H股,但因“中央八项规定”出台,高端餐饮市场遇冷,俏江南的业绩下滑,上市再次失败。

对赌协议的压力随之而来:鼎晖要求张兰回购股份,若无法回购则需稀释股权。为缓解资金压力,张兰不得不引入新的投资者——欧洲私募股权基金CVC。2014年,CVC以2.86亿美元收购俏江南82.7%的股权,张兰持股比例降至13.8%,从创始人变为小股东。

四、低谷:控制权丧失与商誉危机

CVC接手后,因自身债务问题,将俏江南的股权质押给银行,最终因无法偿还贷款,股权被银行接管。张兰彻底失去对俏江南的控制权,曾经的“高端餐饮女王”沦为局外人。

更严峻的是,品牌声誉遭受重创:

• 管理混乱:CVC团队缺乏餐饮行业经验,盲目削减成本(如降低食材品质、裁员),导致菜品质量下滑,顾客投诉激增;

• 舆论风波:张兰被曝“卷款跑路”“与投资人反目”等传闻(后均被证实为不实信息),个人形象受损;

• 市场冲击:高端餐饮市场持续低迷,俏江南从“商务宴请首选”沦为“普通中餐”,门店数量锐减。

五、重生:麻六记的“轻资产”转型

离开俏江南后,64岁的张兰并未放弃创业。2020年,她创立了新品牌“麻六记”,定位为“川菜年轻化”,主打性价比和线上渠道。

麻六记的成功逻辑:

1. 产品差异化:保留川菜经典口味(如毛血旺、酸菜鱼),但简化菜品结构(聚焦10款核心菜品),降低供应链成本;

2. 渠道线上化:以直播带货为核心销售渠道,张兰亲自上阵直播,用“企业家IP+幽默人设”吸引流量(如“战兰”称号),单场直播销售额超千万元;

3. 模式轻资产:采用“中央厨房+加盟”模式,减少门店租金和人力成本,快速扩张(3年内开出超50家门店)。

如今,“麻六记”年营收超10亿元,成为川菜赛道的头部品牌。张兰也从“高端餐饮创业者”转型为“新零售企业家”,她的故事成为商界“失败后重生”的经典案例。

六、张兰的创业哲学

回顾张兰的创业历程,她的成功与挫折都源于鲜明的个人特质:

• 坚韧与执行力:从刷盘子到开餐厅,她始终亲力亲为,用“拼命三娘”的劲头打磨产品和服务;

• 创新与冒险精神:敢于打破传统中餐的桎梏,将西餐理念融入川菜,打造高端品牌;

• 商业嗅觉:精准捕捉市场空白(高端餐饮需求),但也因过度依赖资本导致控制权丧失;

• 永不言弃:即使失去俏江南,仍能以64岁高龄再创业,用直播带货重启事业。

她的故事不仅是餐饮行业的传奇,更是一堂生动的商业课——关于如何抓住机遇、应对风险,以及在失败后如何重新站起来。正如她所说:“创业就像打麻将,输赢是常态,关键是牌桌上永远不认怂。”


推荐阅读:

张兰:每天直播10小时渡难关,欲与汪小菲圆上市梦

“俏江南”创始人张兰的创业路:输掉25亿身家后,她还是富

俏江南张兰 舞步“汪小菲”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66.html

“张兰的创业故事:从“阿兰酒家”到“俏江南”的餐饮传奇与商海沉浮​” 的相关文章

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 一只鸭子卖到128元

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 一只鸭子卖到128元

一个从庄稼地里考上大学的平罗“90后”小伙,毕业后返乡养鸭创业。让乡亲们惊叹的是,这个“鸭司令”带领4000多只麻鸭闯市场,竟将一只鸭子卖到128元……8月2日,天刚亮,平罗县姚伏镇上桥村村民朱自和从床上爬起,骑着电动三轮车去玉米地里忙乎。新掰的玉米被拉往村里的养鸭基地。因为提前联系过,等待卸货的人...

大学毕业回乡“种地”十载 考研是为“更好地种地”

大学毕业回乡“种地”十载 考研是为“更好地种地”

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回乡“种地”,发展有机桃种植和景观苗木培育,即墨区金口镇“新农人”王晨旭当一干就是10年。2021年,王晨旭身份完成转变,从一名“种地的”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奔波于学校和农场之间,他希望,学成之后回到农场,做现代化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带领更多“新农人”扎根农村。大学毕...

00后男生驯养鹦鹉12年,参加双创大赛获省级金奖

00后男生驯养鹦鹉12年,参加双创大赛获省级金奖

00后创业故事:发传单、端盘子、打扫公厕、小区保安……马上大三的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张亮,兼职经历十分丰富。在他看来,“男孩子提前吃吃苦,多闯荡、多磨砺,挺好的”。而最让他幸福的工作是“养鹦鹉”——从2010年开始,他随叔叔开始接触鹦鹉,已经有12年。每天早上9点开始工作,忙到晚上11点,喂鸟、...

苗家女子养鸡致富,创造上千万财富

苗家女子养鸡致富,创造上千万财富

她穿着一身艳丽的苗族服饰行走在乡间田野小路上,没有人能想到,她能从一名下岗的工人转型成老板。从一个小山村里出身的小姑娘,成为一个在农产业上的精英领袖。回到家乡创业的她虽然一开始经历了些困难,陷入了困境,但是她仍然迎难而上,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创造了上千万的财富,她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本期子牙童趣新...

陆河罗金庭:返乡艰苦创业做个新农人

陆河罗金庭:返乡艰苦创业做个新农人

创业故事网:现年33岁的罗金庭是陆河县一夫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夫田品牌创始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大学毕业后返乡投入农业建设,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工作,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回馈社会。罗金庭建立产品供应基地近300亩,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主动吸纳贫困户家庭成员务工,...

苹果园里种下创业梦 退伍军人变身致富能手

苹果园里种下创业梦 退伍军人变身致富能手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王森林是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的远近闻名的“苹果大王”。1984年应征入伍,1989年退伍回到家乡,带着荣誉退伍后投身农村创业,开客栈、种苹果、搞养殖, 经过数年艰辛的创业打拼,53岁的王森林完成了由退役军人到致富带头人完美蜕变。入冬以后,气温下降,寒气袭人,但在王森林的果园内,依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