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安徽定远:返乡创业“新农人” 拳拳故土赤子心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14

在安徽省定远县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这样一位“新农人”。他长于农村,不忘农村,扎根农村沃土,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智慧和汗水,带领乡亲们走出一片新天地。他就是定远县绿色亲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谢发清。

燕子归巢新风吹

1990年,高中毕业的谢发清选择外出务工,后来因工作的工厂拆迁,谢发清萌发了返乡创业的念头,于是毅然回到家乡创业。

万事开头难,刚回到蒋集老家时,谢发清投资养殖并不顺利,先期投资的3万多元全都打了水漂。在认真分析了失败原因后,谢发清自费到安农大畜牧系学习深造,潜心学习畜牧、水产养殖技术。返乡不到一年,他的养殖场就成功出栏肥猪120头,盈利1.5万元。

看到农村大量土地被闲置,头脑灵活的谢发清先后与153位农民签订了土地转包合同,在闲置荒芜的土地上种植庄稼130多亩,造林3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养殖大户。2008年,谢发清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定远县亲情绿色农业综合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依托流转的土地,谢发清积极发展“林下养鸡”,带动380多户合作社社员从事商品鸡养殖,全镇发展“林下养殖”4500多亩,并注册“绿色亲情”商品鸡商标。

2011年初,谢发清又扩建4个养猪场,建立起发酵床养猪、水面养殖、水下养鱼、林下养鸡等立体型绿色环保综合养殖系统。“皖农”牌农产品系列被注册为安全绿色农产品,产品远销江浙和合肥等地。

“创先争优”花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谢发清深感单打独斗的不易,他的目标是成立一个代表养殖户心声的党组织,充分利用党支部把养殖户凝聚到一起,带动群众致富。

在谢发清的努力下,2010年,定远县蒋集镇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定远县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相继成立。党支部成立后,谢发清把开展“双培双带”和创先争优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组织有养殖特长的党员相互交流,积极为社员和群众传授信息和技术,提高群众养殖水平,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在支部和支部党员的带动下,致富“雪球”越滚越大。目前,合作社旗下现拥有蒋集养猪协会、冠南养猪合作社、亲情绿色农业综合养殖有限公司等多家专业合作社,拥有会员1300人,带动农户2000多户从事养殖业。合作社成立当年,全镇出栏商品猪45000头、土鸡60余万只,建设葡萄园160亩等。

目前,蒋集镇专业合作社正在谢发清的带领下,以党支部为核心,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全力打造省城合肥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鱼蒌子”“肉案子”等“五子”基地。

春风化雨润桑梓

一件件实事、一桩桩成就,让谢发清的名字越来越被大家熟知。他也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但谢发清始终把荣誉看得很淡,却把群众看得很重,一心想着为村里多做点实事。

为了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亲情养殖公司还同蒋集社区签订村企联建协议,先后吸纳了38名脱贫户就业,帮扶了126名脱贫户脱贫,带动23名脱贫户发展了种养业,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2021年,随着江巷水库落闸蓄水,位于蒋集镇清流河支流宁庙河的水位抬高,导致原有一座桥梁低于水面,河东岸的2600户村民出行困难。在了解这一情况后,谢发清主动联系蒋集镇相关部门,建议蒋集镇修建临时浮桥。同时,谢发清又积极主动同江巷水库建设局领导联系,建议重新修建新桥。如今新桥已建设完成并正式通车,彻底解决了河东19个村民组出行难的问题,东岸的村民都称之为“连心桥”,寓意为政府与百姓心连心。(孙震 郑成雪)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45.html

“安徽定远:返乡创业“新农人” 拳拳故土赤子心” 的相关文章

李东:创业养蚯蚓 带富乡里人

李东:创业养蚯蚓 带富乡里人

在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金田农业园区,内蒙古奥远君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蚯蚓养殖基地占地70亩。15栋白色大棚整齐列队,遮阳网下60垄蚯蚓养殖床一条条排开。旁边是肥料发酵棚和有机肥加工储备棚,大棚旁边种着各种蔬菜,因为施用蚯蚓粪有机肥,长得油绿油绿。7月末,炎炎烈日下,养殖场里没有臭气,只有热烘烘的发酵味...

90后创业姐妹花:让买茶更方便,喝茶更专业

90后创业姐妹花:让买茶更方便,喝茶更专业

重庆八马茶业龙头寺店内,牟丹和王艳端坐在茶台前,与顾客有说有笑,一同品味老白茶的清甜。姐妹俩都是重庆人,行事风风火火,从事茶行业十余载,让她们多了几分温润与从容。小小的茶叶托起了两个90后姑娘的创业梦,如今,她们在重庆管理着4家茶店、20余人的团队。从茶艺师到创业者,金色茶汤的浮光掠影里,也有她们苦...

“三国文化名城”河南新野“80后”打工仔返乡创业 产品销海外

“三国文化名城”河南新野“80后”打工仔返乡创业 产品销海外

作者 杨大勇霜降已过,位于豫西南的新野县依然气候宜人。在该县工业园区一家玻璃厂内,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一块块玻璃将从这里销往欧洲、东南亚等地。“三国文化名城”河南新野县,因“火烧新野”而驰名中外。新野还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近年...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玉创建了Dian团队,一种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十多年来,在她的Dian团队,孵出了50多家公司,两名弟子荣登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她使当创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一个新传统。不仅如此,如今,她还启动了“创业红娘”计划,为优秀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

法月萍博士放弃几百万年薪,回老家养蚯蚓创业,年产值过亿历程

法月萍博士放弃几百万年薪,回老家养蚯蚓创业,年产值过亿历程

法月萍,女,48岁,南京大学博士、蚯蚓养殖与深加工研究专家。现任法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三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德州法博士蚯蚓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蚯蚓养殖与深加工研究专家。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从蚯蚓身上看到商机的人并不多。法月萍就是其中一个,发现商机的她放弃了博士毕业后,放弃年薪二百...

内蒙古返乡大学生创业记:让草原“溜达羊”结远亲

内蒙古返乡大学生创业记:让草原“溜达羊”结远亲

“可能有人不相信,我们的羊肉复购率达到45%以上,回头客很多。”9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90后”返乡大学生张志强如是说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锡林郭勒盟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这里的牛羊遐迩闻名。相比于全世界蓄养的60多个品种的羊,当地的乌珠穆沁羊要多一枚胸椎或腰椎,牧民们常用“多一根肋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