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夫妻档”种柚逐梦乡村——黄小香廖伊群从大都市返乡创业的故事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4

金秋送爽,层林渐染。在梅县区程江镇浒洲村的一个山头,漫山遍野的柚树,挂满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柚,丰收的喜悦爬上伊为香家庭农场主人黄小香的眉梢。

今年,是黄小香和丈夫廖伊群在此打拼的第10个年头。即将开摘的金柚,则是他们创业梦结出的丰硕成果。

黄小香和丈夫廖伊群在摘柚,姐姐现场直播带货,向粉丝推介金柚。

舍弃都市生活

回乡承包山林

黄小香早年在上海一家大型建筑工程公司担任财务总监。北京、延安、广州……天南地北,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由于工作关系,黄小香认识了老乡、同行廖伊群。后来两人在上海喜结连理,几年后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广州。为了照顾家中老人和生小孩,夫妻俩决定回梅州生活。夫妻俩一个老家在兴宁,一个老家在大埔,两人商量后折中选择安家梅城。

回梅州干什么好?黄小香想到了种柚子。“我是吃梅州柚长大的。但柚子在外省非常少见,曾多次买来送给全国各地的客户,都广受好评。凭着多年走南闯北的经验,我有信心开拓北方市场,把柚子卖好。”黄小香说。带着感情、瞄准商机,她和丈夫决定大干一场,并于2012年在浒洲村接手承包了150亩山林,为期10年。

舍弃繁华都市月薪过万的白领生活,钻进欠发达山区做新农人,对于黄小香夫妇的选择,许多亲戚朋友不理解,甚至骂他们“好傻”。“以前我在写字楼里叹空调上班,现在在山里种柚子,风吹日晒挥汗如雨,虽然累,但很快乐。”黄小香说,她和丈夫不后悔,内心憋着一股劲:一定要种出名堂。

夫妇悉心种柚

农场走上正轨

万事开头难。山上原有的柚树,处于失管状态:枝叶疯长、土壤过度施肥、病虫害严重,以致柚小皮黑,挂不住成果。黄小香、廖伊群夫妇撸起袖子,请来工人给柚树修枝,请来专家消除病虫害,改用有机肥、生物肥改善土壤肥力。此外,还开辟了进山便道、平整坡地、铺设管道。

三年下来,两人几乎瘦了一圈。“一切从零开始。从种植到管理,从采摘到销售,一路艰辛一路学。”廖伊群说,他和妻子经常向当地种柚大户、行业协会请教,参加农业技能培训,走进农业科学研究所,向专家寻求种好沙田柚、蜜柚的科学方法。他在梅城承包工程所赚的钱,绝大部分都贴补在农场运营上。

“做农业真的很辛苦!我很佩服妹妹、妹夫的魄力。”记者采访黄小香时,坐在一旁的姐姐黄小红补充道,10年前回梅州种柚时,他们舍弃广州户口,筹款160多万元投进山里。辛苦耕耘六七年后,农场才开始盈利。

踏入家庭农场,个头饱满、色泽金黄的金柚挂满枝头。农场管理员张继荣爬上柚树,小心剪除多余的枝叶。“这是为了保证金柚营养。目前柚果糖度在14度以上。”黄小香边说边摘下一个柚果邀请记者品尝。她说,目前金柚有700多棵,准备11月初全面开摘,预计产量可超过30万斤。

专业人做专业事。家庭农场走上良性轨道后,黄小香夫妇把农场全权交给老柚农张继荣打理,他们则把主要精力用在开拓市场上。

借力网络平台

畅通销售渠道

为打响品牌,黄小香、廖伊群夫妇结合两人名字,注册了“伊为香”商标。每个卖出的柚子身上,都贴上附有二维码的这个商标。“没想到我这个创意,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黄小香说着,拿出几沓销售单据给记者看。河南焦作、四川成都、北京房山……客户覆盖大半个中国,“这些客户都是扫二维码加我为好友而变成长期客户的。”

近年来,电商直播方兴未艾,为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铺设了一条“快车道”。2021年中秋前夕,在陕西西安,黄小红变身网红主播,向粉丝推介蜜柚、柚皮糖、柚果酱和梅菜干、盐焗食品等梅州农特产品。1600多公里之外的梅州,黄小香作为后台助理,在电脑前敲字,补充产品介绍并为粉丝答疑。姐妹俩一南一北、台前幕后,配合默契,从晚上7时至10时,订单如雪片般飞进直播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

黄小香在拼多多平台开设了一间店铺,嵌入姐妹名字,唤作“红满香”,卖农场柚子,也帮助其他农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带货,目前吸粉30万。黄小红也已从西安辞职,加入农场做专职主播。“我是被妹妹拉下水的。”访谈中,黄小红几次这样说,脸上却难掩喜悦之情。

创业十年,皆为序章。黄小香蓄势待发,已将山林承包期续签20年。“乡村振兴大有作为。我和家人还要继续努力!”黄小香憧憬着未来:乡村更美、产业更兴、农户更有希望。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37.html

““夫妻档”种柚逐梦乡村——黄小香廖伊群从大都市返乡创业的故事” 的相关文章

黄淮学子张桂叶和她的信阳毛尖

黄淮学子张桂叶和她的信阳毛尖

张桂叶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祖籍信阳,2017年毕业于黄淮学院经管系,大学读的是公共事业管理,大学毕业后便和男朋友一起留在了驻马店,开始了她的叶子信阳毛尖创业之旅。一句话决定一件事说起自己的创业渊源,张桂叶回忆道:"就是因为我同学的一句玩笑话,‘你走了我去哪喝这么好的毛尖’”,“我就告诉他,我不走,...

“九五后”大学生养蜜蜂酿造甜蜜事业

“九五后”大学生养蜜蜂酿造甜蜜事业

春节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工人们正为了生产礼盒装蜂蜜年货而忙个不停,而与他们达成深度合作、带动当地蜂产业发展的项目公司创始人,正是来自千里之外的南京“95后”大学生林彤。2016年大学毕业后,林彤来到南京团市委实习,接触了许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也了解到南京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政策,一颗...

崇阳:“80后”返乡创业 黄精地里刨“黄金”

崇阳:“80后”返乡创业 黄精地里刨“黄金”

“80后”崇阳返乡创业青年雷志超,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农村这片沃土上,一步一个脚印,一路拓荒开路,带领群众种植黄精奔富路,在黄精地里刨“黄金”。在崇阳县举行的2022年首届“桃溪杯”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雷志超荣获第三名。雷志超是崇阳县肖岭乡白马村人,大学毕业后,他在浙江杭州经营一家服装公司,开始几...

70后夫妻返乡“宿”造新生活

70后夫妻返乡“宿”造新生活

“我们有一所房子,一半泥土,一半诗意。”如今,70后杨家远与妻子武娟的这一愿望,已实现。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锣鼓塔街道张家界社区富溪峪组的醉心谷庄园,距离景区仅10分钟车程。民宿建在山顶上,享有一整片森林的景致。17间客房,不拘于某种特定的风格,既有融于自然的美,又有居住的舒适。住在这里,清晨不是被...

湖南汉子放弃百万年薪创业 4套别墅换回13000亩油茶

湖南汉子放弃百万年薪创业 4套别墅换回13000亩油茶

“粒粒黄金果,滴滴致富油”。眼下油茶果采摘已接近尾声,在洞口县千亩油茶产业基地,仍有不少村民穿梭在成片的茶林间,有条不紊地忙着采摘、打包、装运,动作迅速而熟练,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在洞口县,小小油茶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而这其中少不了杨柱石的贡献。农村伢子能吃苦成为村里第一位大学生说起杨柱...

90后小伙500元创业开网店 半年捞金150万

90后小伙500元创业开网店 半年捞金150万

他们都是“90后”,他们基本上是在校大学生,与很多人相同的是,在校期间,他们萌发了创业的冲动,而与很多人不同的是,他们将冲动付诸了行动。尽管经历了不少困难,但天道酬勤,他们也都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现在,几个学生的平均月收入也都接近了一万元。昨天,由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和团省委联合举办的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